PLC發展歷史
發展: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微處理器。人們很快將其引入可編程控制器,使PLC增加了運算、資料傳送及處理等功能,完成了真正具有電腦特徵的工業控制裝置。此時的PLC為微機技術和繼電器常規控制概念相結合的產物。個人電腦發展起來後,為了方便和反映可編程控制器的功能特點,可編程式控制器定名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(PLC)。
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,可編程控制器進入實用化發展階段,電腦技術已全面引入可編程控制器中,使其功能發生了飛躍。更高的運算速度、超小型體積、更可靠的工業抗干擾設計、模擬量運算、PID功能及極高的性價比奠定了它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。
20世紀80年代初,可編程控制器在先進工業國家中已獲得廣泛應用。世界上生產可編程控制器的國家日益增多,產量日益上升。這標誌著可編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階段。
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,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,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~40%。在這時期,PLC在處理類比量能力、數位運算能力、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,PLC逐漸進入程序控制領域,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程序控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。
20世紀末期,可編程控制器的發展特點是更加適應於現代工業的需要。這個時期發展了大型機和超小型機、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單元、生產了各種人機界面單元、通信單元,使應用可編程控制器的工業控制設備的配套更加容易。
近期迴響